三国纵横之凉州辞_第679章 定军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9章 定军山 (第1/2页)

    ??退一步来讲,就算关西兵马不计代价,增援及时,攻入汉中境内的刘备军也可以据险不出,与多线作战的西凉军打消耗战。

    ??庞统就不相信,凭借后方殷实的蜀地粮仓,还耗不过那些转运粮草不便、损耗巨大的关西兵马。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攻入汉中境内。

    ??而天险阳平关,成了蜀军最大的障碍。

    ??根据这些天来的实战观察,庞统放弃了用武力强行夺取阳平关的设想。

    ??关隘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之地,刘备军的优势兵力根本就施展不开,再加上关内的关西守将阎规虽不是什么战克之将,但据险而守、疲敌阻敌却绰绰有余。

    ??这些日子阳平关守卒任凭关外的刘备军队如何示弱诱敌,就是据险不出,守将阎规还下令兵卒增设器械、多设烽燧,一有风吹草动,就即刻作出应对的军事行动。

    ??在这里,就算用一两万人马去填,也很难打开局面。

    ??所以,绕开阳平关,另辟蹊径就成了刘备军的唯一选择。

    ??幸好,益州山地别的不多,迂回绕后的山间小路却不少。

    ??刘备军已经发现了另一条能够绕过阳平关山中小路,可以循此迂回前往汉中境内的定军山。

    ??这些日子有着其他方向兵事屡战屡败的配合,刘备军在这条山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丝毫没有受到阻遏,已经打通了行进方向的道路。

    ??夺取汉中的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庞统暗自思量,差不多也该与关羽等少数高级将校透露情况,然后自己动身前去追赶刘备的兵马了。

    ??···

    ??三日后,汉中,定军山。

    ??披甲按剑的王平正登高望远,仔细观察附近连绵不断的山势,脑海里开始浮现起这些日子经过的场景:

    ??虽然他言行与寻常汉人将领无疑,但实际上却是汉化的板楯蛮人首领。昔日关西兵马平定汉中郡,为了稳固在当地的统治,陆陆续续迁徙了五斗米道信徒、七姓板楯蛮人前往长安,王平亦在迁徙之列,因为板楯蛮人骁勇善战,从军的王平被授予了校尉的军职,统帅他原来部落里的勇士。

    ??这次刘备率蜀军大举入侵汉中,王平部也是长安驰援汉中的几支兵马之一。

    ??熟悉汉中地理的他精神振奋,打算要在汉中大展手脚,显露出自己在军中的威名来。

    ??进入南郑后的第一次军议上,王平就积极指出汉中防线存在的纰漏,汉中大量守军被蜀兵的进攻吸引到了阳平关一线,如果这个时候有一支蜀军另辟蹊径突入汉中境内,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益州多山地,高山峻岭固然给防守一方提供了天险,可复杂的丘陵地带也给了进攻方迂回绕后的机会。

    ??定军山,恰好就是目前防线容易被突破的侧翼。

    ??可实际情况却是,在听完他的意见后,主持军议的裴辑、高柔等人无不皱眉不语。

    ??汉中防线的布置是由阎规率成公英、马休、马铁等部在阳平关一线抵御蜀地大军,由将校全去疾、张就率兵马在南山——宕渠水一线防备巴西郡内的庞羲军队,裴辑、高柔则率领预备部队坐镇南郑城,保障军中辎重、粮秣的输送,随时准备支援两线。

    ??而若按照王平的做法,就要从阳平关一线的阎规麾下分出兵马去驻守定军山,这对兵力处于劣势的汉中守卒而言,无疑是一个困难的抉择。

    ??一旦兵力不足的阳平关被突破,谁来担当这个责任?

    ??所以裴辑、高柔都对王平调度兵马、调整防线的建议置若无闻,甚至在王平的据理力争的情况下,干脆就下令让王平率部移驻定军山。

    ??年轻的王平义愤填膺,却再无话可说,在军议之后就怏怏带兵出城,沿着汉水一路赶往定军山而来。

    ??奇怪的是,参军法正竟要求与他一同前往定军山。

    ??路上,疑惑的王平忍不住问道:

    ??“城中诸君安坐高堂,皆视我为愚昧蛮夷,还将我部兵马排挤出城,参军为何还要跟随我等前往定军山?”

    ??法正微微一笑,继而严肃说道:

    ??“因为,,正以为,校尉所说的,是对的。”

    ??“为何?”

    ??“正昔日曾听骠骑将军与戏军师说过,刘备其人,志向远大,百折不挠,非久居人下之辈,虽辗转漂泊,无立足之地,但终不可以寻常人度之。因此,我愿意相信校尉所说的,刘备在强攻阳平关不下后,大可能会另辟蹊径,绕过阳平关一线突入汉中境内。”

    ??“既然如此,当初在大堂上,参军为何不愿意替我助言?”

    ??王平瞪大了眼睛,显得更疑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