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84章 见梁王孟轲说义保横棋张仪谋齐(2) (第1/3页)
“可谈行施仁政。” “这……”惠王不解地看向孟夫子,“仁政能复仇吗?” “仁政不但能使大王复仇,还能使举世之人臣服于大王!” “以寡人之力,能够行施仁政吗?” “只要行施仁政,地方百里也足以王天下。大王有地千里,怎能不可以呢?”孟夫子自信满满,盯住惠王,“试问大王,如果天下之人无不臣服于王,大王还谈什么复仇吗?” “好吧,”惠王退一步,“寡人无知,请夫子赐教,如何才能行施仁政?” “大王若想行施仁政于民,就要减轻刑罚,轻薄税赋,重视农时,精细耕耨,使精壮之人有闲暇修其行,正其气,励其志,滋长其孝悌忠信,在家可事其父兄,在外可事其长上。若有这样的精壮来侍奉大王,大王即使只发给他们木棒,他们也照样能够抵御那些披坚执锐的秦、楚之兵。而秦、楚之王夺取农时,四处征战,使其臣民无暇耕耨,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怨声载道。对于那些置其民于水火之中的无道之国,大王高举仁义大旗征之伐之,有谁能敌呢?” 惠王闭目,长长“吁”出一声。 “仁者无敌啊,大王!”孟夫子加重语气,一脸热切,“此乃千古之道,敬请大王勿疑!” 惠王闭目良久,终于睁眼,看看旁边的滴漏,朝孟夫子拱手:“夫子学问高深,教诲醒人,寡人如闻圣贤。”再次拱手,“寡人还有一些俗事,已经约人,今日就不留夫子了。” 孟夫子刚刚打开话匣子,正欲展开,不想却得逐客之令,不免失落,拱手:“孟轲告退!” 惠王礼送孟夫子,站在殿门前的台阶上望着夫子走远。 “王上,”毗人小声问道,“这个夫子可是大才?” “是大才!”惠王应道。 “太好了!”毗人笑了,“眼下朝堂无人,夫子既为大才,王上何不下个旨,让他辅助王上,成就功业?” “唉!”惠王长叹一声。 “王上叹什么呢?” “夫子虽为大才,却是迂腐!”惠王遥望孟夫子,见他快要走到宫门口了,几乎是健步如飞。 “咦?”毗人诧异,“夫子是怎么个迂腐的,毗人眼拙,没看出来呢!” “你呀,”惠王苦笑一声,“若是也能看出来,就不是寡人的毗人了!” “嘻嘻,是哩,”毗人给出个媚笑,“王上能否譬解几句?” “就他方才所论,”惠王侃侃言道,“口口声声不离仁政,论高不及庄周,论雅不及惠施,论用不及公孙衍,论实不及陈轸。寡人虽说寡闻,却也算是饱读诗书了,何不晓得什么叫仁政?在这大争之世,生死系于朝夕之间,讲仁政不是迂腐吗?百姓若是饱衣足食、知书达礼,他们肯为寡人打仗吗?” 见惠王的心思弯在这儿,毗人也是怔了。 “王上,”毗人略略一顿,笑道,“听闻卫鞅赴秦时,先秦公见他三次,第一次听他讲王道,第二次听他讲霸道,直到第三次,卫鞅才讲出强秦之道。” “你说得是!”惠王思忖有顷,“寡人郁闷久矣,近日天气晴好,寡人有心游囿,你可知会夫子,若是有暇,就让他随寡人一游梁囿,如何?” “臣领旨。” 三日之后,孟夫子陪伴惠王前往梁囿。 梁囿亦名圃田泽,是魏室开辟最早的游猎场所之一,位于大梁之西约数十里处,不消一日也就到了。囿中有泽有山,林木葱郁,花美草肥,是惠王自年轻时代就喜爱的游猎胜地,近年来年岁日衰,气力不济,改作垂钓。定都大梁之后,惠王最爱的休闲就是扯上惠施来此钓鱼。惠施走后,惠王失去钓伴,很少来游了。 这日惠王却无钓兴,携孟夫子登上一座土丘,立于丘顶,眺望远近林泽。 林泽中,无数兵士将麋鹿等猎物从四面八方驱赶入惠王的视野之内,各种飞禽走兽惊慌奔走,一只母鹿竟于慌乱之中闯入惠王的箭矢所及之地。 “听闻夫子箭术无双,可射此鹿否?”惠王指点母鹿。 “不能。” “哦?”惠王看向孟夫子。 “射猎非时也。”孟轲指鹿应道,“春和景明,动物孕生,伤一及众,大王能忍心吗?” “夫子说得是,”惠王呵呵笑道,“寡人怎么能忍心呢,不过是看着它们乐一乐而已!”转对毗人,“传旨,不要驱赶了,让它们各归其所吧!” 毗人传旨。 孟夫子笑了,朝惠王拱手:“轲贺喜大王!” “哦,喜从何来?”惠王怔了。 “喜从仁来!”孟夫子指着众鸟兽,一脸喜悦,“大王能对鸟兽施仁,亦必能对臣民施仁,这就是仁政啊!” “哈哈哈哈,”惠王却似没有听见,看着那些仍在慌乱盘飞、四处奔逃的鸟兽,“请问夫子,贤者亦乐此否?” “只有贤者才乐此啊!”孟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