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八章见面礼 (第1/2页)
屋漏偏逢连夜雨,且不说孟良辰带着一万个不情愿去画木芙蓉,画还未成型,银哥就进了院子,在书房外头道:“二爷,长宁侯夫人到了,世子爷请您去花厅。” 刚刚静下来的的心瞬间澎湃了。 他可是没有忘记先前兄长说的,要让舅母去探探口风的事情,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这么快。 起身之后看见自己身上的衣裳不满的撇嘴,回屋子里让元宝给他找了一件簇新的竹青色长袍换上,这才匆匆去水榭那边的花厅。 这个时节花房里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好花可以拿出来摆了,倒是菊花还养的十分的好,垂丝菊,墨菊开的正欢,从水榭前面的道上一直摆到了花厅那头。 从水榭前的青石板路进了水榭的回廊,踩在那桐油刷过的木质地板上微微发出吱吱的响动。 过了水榭就是花厅,外面叩这玳瑁的鲛纱随着清风舞动,而后便能看见琉璃回廊里面的花儿。 孟良辰走的急,将元宝和小六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水榭和花厅这边伺候的丫头婆子都低着头远远的退开。 门口的云墨喊了一声:“二爷,”而后替他打帘,他踱步走了进去。 还没有绕过那绣着松山刻石的屏风便听见里面隐隐有声音传了过来。 梁王府没有女眷,这声音怕就是他那位舅母,从未谋面的长宁侯夫人姚氏了。 绕过屏风,便看见花厅上首坐着一个妇人,看起来约摸四十左右,绾着高高的发髻,带着条深蓝色的绣花镶宝石抹额,身上穿了一条柳湖色的裙子,陪着湛蓝色的褙子。再走近两步便看的更为真切了,孟良辰却不宜再抬头打量,站在三步之外作揖见礼:“舅母!” 姚氏见了他满脸都是笑意:“哟,都长这么大了,快,让舅母看看,可怜的孩子,难为你了。” 孟良辰依言上前两步,落落大方的由着他打量。 十四岁的孟良辰出落的很好,半点不差当年的孟良荀,还多了一份他这个年纪难有的坦荡和稳成。 姚氏在打量孟良辰的时候孟良辰也在打量她。 按着岁数计算,这位大舅母也有四十多岁了,与舅舅长宁侯长宁驻守在南疆,面色比京城的贵妇人黑一些,却多了不少的精神气。 至于贵气,姚氏可是出了一个皇后娘娘的,作为嫡次女的姚舅母气度能差吗? 姚氏看了这个外甥一眼便收回了目光道:“往年我随你舅舅一直在南疆,你在幽州,想看看你都鞭长莫及,更不说是照料,如今你来了京城,你舅舅也回来了,这下子我们就算是团圆了。也不会再如以前,让荀哥儿一个人在京城苦苦支撑着,你又受那小妇人的磋磨。” 小妇人,自然说的是小宁氏。 即便她如今做了梁王妃,姚氏一样瞧不上她,妾生的就是妾生的,嫁与自己的姐夫,若是自己,不如直接一头撞死在房梁柱上算了。说什么替长姐照看遗孤,不过是被那富贵晃花了眼,用来堵别人嘴的借口罢了。别人不知道,她还不知道那母女俩的德行? 不说别的,就说那位如今在侯府,被人理所应当喊着老夫人就知道,恬不知耻。 这些年他们在南疆几经生死,她却在府里安享尊容,荀哥儿小小年纪在京城,她不说照料一二,直接关上门户断了来往。京城里谁心里不是门清,背后地里估计都要笑死了。 她除了她自己和她闺女,眼里还有旁人? 话毕,又道:“舅母这还是头一回见你,来,这里有些小玩意,一些是舅母自己的心意,还有一些是你舅舅准备的,上回他来的匆忙都没有来得及准备,你留着把玩。若是现在用不得也没关系,收在那里以后有了媳妇儿送她也可以。” 话毕,身后的一个婆子立马就送上了两个一尺见方的盒子,黑色棕木,没有任何奇特之处。孟良辰看了一眼,大方的接了并道了谢。 姚氏大手一挥:“跟舅舅舅母就不要说什么谢字了,以前是我们不在,以后就不一样了,你们和家里那几个是一样的。”话毕,又侧目对一旁孟良荀道:“荀哥儿也有,我已经让人送去了香樟院。” 孟良荀自然也是受了。 而后便见姚氏目光一闪,将话题转移到他的身上。 “辰哥儿年岁还小,倒是你,如今已经十八了,该是相看的年纪了。你母亲去的早,父亲又是个不操心的,那个又是个靠不住的。虽说你的婚事得由皇上点头才算,可是你心里也要有成算,这结亲啊借的两姓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