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节 (第3/3页)
过严密的计划。 长安是雍州的治所,也是第二京都的所在。 雍凉二州向来是军事重地,自前朝至今鲜卑拓跋部一支由其酋长拓跋笠带领,从塞北迁到了河西,历史上把这支鲜卑人称为“河西鲜卑”,他们之中一部分人已经与汉人杂居,有些人已经接受了汉人的思想,深受汉家文化熏陶,成为汉化的鲜卑人。 然而朝臣们常说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也不是没有道理,即使他们接受了汉人的思想与文化,他们并不是汉人,那时候的人们的思想境界也没有真的高到他们口中说的“天下一家”的地步,更何况在家天下的时代里,天下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皇家的敌人。这就是皇宫总是有重兵把守,而且十六卫都要挑选最健壮骁勇的武士的原因。因为皇家的手中有传统赋予的最高权力,掌握着天下人的命运及幸福。 凌辄跟随着皇帝陛下去了长安,阮流今在兰筝阁百无聊赖地听着咫素弹琴,朝臣们远行了,朝臣的家人们仍然是要在洛阳继续过日子的。纨绔子弟们依旧要青丝白马看陌上繁花,要携弹入金市清酒就倡家,要鸣鞭上富平津大桥看珠帘落日花鸟阑珊;闺中女子们依旧要在庭院春深中听笛声如诉,在帘外海棠间看人影茫茫,在云遮薄月时闻兰室幽香;一切的一切,并不会因为家主远去长安而有多么大的改变。 于是该逛勾栏的逛勾栏,该进乐坊的进乐坊,绣宫一品与兰筝阁都是一样的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兰筝阁老板并没有像绣宫一品的老板一样笑得如沐春风花枝乱颤,在明白自己的心意后,他也大方地承认了,当初堂哥阮时锦那一日说自己是因为凌辄的离开而无精打采确实是实话。 他才离开仅仅一天的时间,现在应该在官道边的驿站休息或者是值夜,月光应该洒在窗前或是他的身上。阮流今想起他有些痞笑的脸,心中忽然就有涟漪一样的感觉一圈圈荡漾开来。 他不在身边呢。即使是赚钱大业摆在面前好像也不是那么的有趣了。 阮流今先行离去,留下一批琴师们和掌柜的跑堂的在店里等待宵禁的更鼓声。 慢慢地从大同市走回安业里,路上经过凌辄家所在的植业里,阮流今朝着植业里的坊门看一眼,笑着转头接着走,身后的车夫及仆从驾着牛车慢慢地跟着。夜风习习,伴着通济渠的流水声和牛车压过路面的辘辘声,倒也是安静而美好的气氛。无人打扰的氛围里,思绪定然是要飞远的,阮流今其实还是有些恐惧,无论如何,自己和凌辄,同为男子,却这般相恋,终究是难容于世人。即使这时代有太多的大臣豢养伶人小倌,南风馆是洛阳最大的小倌馆,招待男客和女客。但是,两大世家的公子有龙阳断袖之好,凌辄还是家中长子,自己和凌辄,想要长相厮守恐怕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或者说是不可能才更加贴切一些啊。 其实,凌辄也是知道的吧,虽然从来不在面上表现出来。 这一点,两人从来都是闭口不提,世事难料,或许在某一天,两人就要各自结亲,各自有三妻四妾几双儿女,或许自己成为全国大商贾或是入朝为官,凌辄成为骠骑大将军,再见面时想起年轻时候的爱恋,大概也就只能相对无言苦笑,将之认作是一件年少轻狂而做的荒唐事吧。 大概就是这样的……结果呢。 藏在衣袖下面的手不自觉地捏紧了。 阮流今想,大概也总归是要有厌倦的一天吧。 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觉得天很蓝云很白空气很清新心情很雀跃,现在分开了就不免要胡思乱想,现在很光明但是未来很黑暗,其实,那么久以后的事情现在为什么要去想呢?为什么要为那么久以后的事情而烦恼呢?就算是心里面想到了这一点,自己和凌辄就是抱着爱一天是一天的心情在一起的,但是还是免不了要去想象将来的事情,如果在不久的某一天,自己就要不得已地和凌辄分开……只要这样想一想,就觉得几乎是有要呼吸不过来的痛苦了。如果仅仅是想一想就已经是这样的感觉了,那么,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了,自己到底要怎么样去接受啊? 阮流今甩甩脑袋,不再去想这样的问题。就算是要分开了吧,顶多不过是一死,又能怎么样呢?若真是离了他便活不下去,那就不活好了,也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走回自己的院子,看见庭院中的石桌边坐着一个人,走进了才发现是自己的堂哥阮时锦。 阮时锦再次出仕,官职不降反升,如今已经是朝廷非常看重的侍中。但是这位任性的侍中,以“身体不适不宜远行”为由,并没有跟随陛下远去长安。阮流今撇他一眼,对于这样的一点都不认真的官员很是不屑。 其实说是不屑,或许心中真正的想法是羡慕也说不定吧。 他就可以不在乎世人的眼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辞官,弹琴,出仕,样样都是得心应手,其他人也就只有看着他风生水起的份。终究自己是不能像他这样的,总是会有顾虑的吧。 阮时锦见他回来了,笑了笑,也不站起来,道:“老板今天回来比较早呢。” 阮流今道:“堂兄今日前来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