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26) (第1/3页)
几个当家人中,贾政不惯俗务,贾赦只在家高卧,贾玩是舍财免灾,都不怎么管事,只是这会儿听着这一项多少多少银子,那一项多少多少银子,难免有些心惊。 蔷兄弟这会子正在江南,由玩兄弟身边的玉砚领着采买器物,前儿书信回来,说已经办的七七八八,年后即回。我想着既他在,就不必另派人去,写信将采买戏子的活儿交与了他,等采办齐了,一船运回来也便宜银子就动用甄家存的那三万两便可。 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前几日已然到了,正派人教她们念佛诵经,道袍僧袍已经在做了,这一项,一共花了一万七千两银子 贾玩皱眉,他这些年随着林如海走了不少地方,再不是当年那个连冰糖葫芦卖几文钱都不知道的孩子,早听出来这里面的每一项,都有些许虚头,却还在容忍范围之内,唯独这一项,实在太过荒唐。 十二个小戏子,加乐器行头等三万两倒也说的过去,毕竟那些个小戏子,不仅要姿容出众,天赋上佳,还要打小儿练基本功,养一个出来不容易价格高些也正常。 然而连经都不会念的小尼姑、小道姑,却不过是些眉清目秀的普通女孩儿罢了,了不起一二十两银子一个,加起来撑死了五百两银子,这一万七千两是怎么花的? 别说什么关乎信仰,价格不能和世俗人相提并论那些人都将小女孩儿拿来卖钱了,还算什么出家人?不过是些穿着袈裟道袍的人贩子罢了。 打断道:琏二哥,这一项是谁负责的? 他虽是准备舍财免灾,可也没准备当这么大的冤大头。 贾琏有些尴尬,目光瞟向贾玩身后。 贾玩循着他的目光回头,就看见大冬天额头冒汗的贾蓉。 见贾玩回头看他,贾蓉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嚎道:二叔明鉴,侄儿冤枉,采买尼姑道姑的事儿,是侄儿经办的没错,但侄儿对天发誓,绝没在里面贪一文钱! 见他跪的这般利索,脸上的不安不像是假的,贾琏等人俱是一愣:宁国府那边,虽爵位落在了贾玩身上,但他到底年纪太小,且这些日子以来,连修园子这么大的事都一直是贾蓉出面,他们只当贾玩就和贾赦一般,只占着爵位不管事儿,现在看来,竟全然不是这样。 贾玩喝了口茶,放下茶杯淡淡道:你先起来,待回府再慢慢细说。 又对贾赦贾政道,两位叔叔,这事儿我回头自会给两位一个交代琏二哥,你继续吧! 他不立刻处置,让贾琏求情的话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只得看了贾赦、贾政一眼,得他们示意后,又继续说了下去,计算接下来的陈设帐缦、顽器古董、仙鹤麋鹿等等,尚需多少银子。 正说着,忽然林子孝一脑门子汗的进门,道:老爷,宫里来人了! 几人都是一惊,忙道快请,那边便有一个宦官服饰的人自己掀了帘子进门,神色甚是着急,王夫人忙道:可是贵妃娘娘有什么旨意? 那宦官恍如未闻,直直的冲着贾玩来了,道:贾大人,你果真在这里,叫咱家好找! 贾玩愕然道:王公公?这是怎么了? 他一个做背景墙的,有什么事儿会找到他身上? 王公公道:今儿早上皇上问了,说贾侍卫怎么不在? 合着就为了这么随口一句话,找到他家来了?贾玩无语,道:王公公,今儿晚上该我在宫中值宿,白天不归我当班。 他现在值的是夜班,不是白班! 王公公看了周围众人一眼,欲言又止,一跺脚,拉了他就走,道:皇上既然问了,就甭管什么当不当班的了,您赶紧跟我走吧! 贾玩知道这人也做不得主,什么话同他说无用,只得向贾政等人告了罪,披了大衣服,随他一起出门。 剩下一屋子的人面面相觑,神色复杂,连修省亲园子的兴奋劲儿,都冷下去不少。 贾玩进了宫,依旧先去侍卫所换衣服,王公公见他提了把佩刀在手上,忙道:贾侍卫不是擅长使枪吗?不如拿枪吧! 吃力的拖了杆□□过来。 见他拖的辛苦,贾玩也就不同他解释什么编制不编制了,顺手扔了刀,接过□□。 持枪比持刀好啊,持刀得一直费力拿着,枪杵在地上,还能偷懒靠在上面歇会儿。 换好装备,王公公又催着他赶紧出门,贾玩越看越觉得这架势不对,问道:王公公,到底什么事你倒是说一声啊,也好让我有所准备,别到时候坏了事儿不是? 王公公这才道: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儿,这不快过年了吗,匈奴的新单于派了左贤王进京朝贺,陛下在太和殿设宴款待。那些番邦野人,每次这种场合,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