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王朝(出书版)_第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节 (第10/10页)

兵3万,分十三翼进攻成吉思汗。时成吉思汗驻营于古连勒古地方,得到札木合部下亦乞列思族人木勒客脱塔黑、孛罗勒歹二人的报告3,立即组织起自己的军队总共3万人编成十三翼,阵于答兰版朱思之野(又作答兰巴勒主惕、答兰巴勒渚思),准备迎击。十三翼即十三个古列延4,其中第一翼为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率领的亲族、部属、侍臣、仆役和属于她个人所有的人们;第二翼成吉思汗自己统领的诸子、那可儿和护卫队;第三翼至第十一翼是乞颜氏各贵族率领的族人和属民;十二、十三两翼由来附的旁支尼鲁温氏族成员组成5。这就是成吉思汗的全部武装力量。

    ??经过激战,成吉思汗溃败,退至斡难河的哲列捏狭地6。札木合获胜回军,对赤那思族(也称捏古思族,为坚都赤那和兀鲁克臣赤那的后裔)即成吉思汗的第十三翼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将其部众煮了70大锅,又砍下察合安的头,系在马尾上拖着。由于札木合性情残暴,军纪不严,虽然取得了胜利,而各部首领却纷纷离他而去,归附了成吉思汗。当时,诸部之中“唯泰赤乌地广民众,号为最强”。但其“内无统纪”,各强支之间互争雄长,不能统一;贵族、首领对部众又十分凶残,常攘其车马,夺其饮食,无人君之度。

    ??成吉思汗像与他们的残忍骄横态度相反,成吉思汗则采取了笼络人心的作法。有泰赤乌属部照烈部(又作沼兀列惕)与成吉思汗所居营盘邻近。一日,成吉思汗出猎,偶与照烈部猎骑相属,由于他们没带锅和粮食,成吉思汗遂邀他们同宿,凡留者,悉与饮食。翌日再围猎,他又令左右将野兽驱人照烈部的猎场,使其满载而归,部众不胜感激。照烈之长玉律为泰赤乌贵族欺凌,不堪忍受,遂与塔海答鲁率所部来归。他们对成吉思汗说:“我们如同无夫之妇,无主之马群,无牧人之畜群。长母之诸子(指泰赤乌部贵族)正在毁灭我们,为了你的友谊,让我们一起用剑去作战,去歼灭你的敌人!”7成吉思汗听后大受启发,因说道:“如我熟寐,摔发而悟之;兀坐,掀髯而起之。汝之言,我素心也,汝兵车所至,余悉力而助也。”遂与之结盟。后玉律和塔海答鲁二人食言叛去。其族人忽敦忽儿章8怨其反侧,遂杀之。此后,成吉思汗对部属愈加宽仁、关怀和加意笼络。时札木合和泰赤乌贵族的部属多苦其主非法,见成吉思汗仁义,有人君之度,“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马”,以为“安民定国,必此人”。于是兀鲁兀惕、忙忽惕(忙兀)、晃豁坛、速勒都思等族以及主儿扯歹(术赤台)、忽余勒答儿(畏答儿)、蒙力克诸人,纷纷来附。十三翼之战,成吉思汗虽败犹胜,实力反而因此壮大。接踵而至的又一次机遇,使成吉思汗的威望空前提高。这就是他与王罕联兵配合金朝夹攻塔塔儿部的斡里札河之战9。

    ??自金初以来,金朝一直利用塔塔儿部为他们防卫东北路边墙,使之与其他各部互相牵制,在金朝与蒙古各部之间起一种缓冲作用。塔塔儿部是一个人数众多、强大、富有的部落,它长期为金朝属部,在金朝的支持、挑动下,经常攻击蒙古、克烈等部。合不勒汗长子斡勤巴儿合黑和俺巴孩等曾被他们执送金朝,处以“木驴”之刑,也速该又被他们毒死,两部遂成世仇。金章宗明昌六年(¨95),蒙古部落山只昆(散只兀)、合答斤(合底斤)联合翁吉剌等部,侵扰金朝边境,金遣夹谷清臣率师北伐,以轻骑8千,令宣徽使移剌敏为都统,左卫将军完颜充、招讨使完颜安国为左、右翼,分领前队,清臣自选精兵1万以当后队。并征召诸牂部族军从征。金军进至合勒河(今哈拉哈河),前队移剌敏等于栲栳泊(今呼伦湖)攻下14营寨,回迎清臣大军。塔塔儿部(北阻鞍)乘金军回师之机,拦夺其所获羊马以归。清臣则遣人责其赕罚,塔塔儿首领蔑古真薛古勒图(又作蔑儿真速勒图)因此反叛。金章宗责清臣贪小利而失大局,命右丞相完颜襄代之。承安元年(1196),完颜襄(《元朝秘史》作王京)兵分两路北征,东路军进至龙驹河(今克鲁伦河),为塔塔儿所围,三日不得出。完颜襄率兵往援,鸣鼓夜发,清晨突袭,塔塔儿溃败,部众向斡里札河退却。完颜襄遣安国追击10。

    ??成吉思汗得讯,立即报告王罕,邀他出兵共同配合金朝夹击塔塔儿。并以“为父祖复仇”的名义,征集长支主儿乞部撒察别乞、泰出等族人助战。主儿乞氏没有出兵,成吉思汗遂率领自己的一个古列延人马与王罕军会合,引军自斡难河上游东进,至斡里札河的忽速秃失秃延、纳剌秃失秃延之野,协助金军击溃塔塔儿,攻破两寨,捕杀其首领蔑古真薛兀勒图(又作灭兀真笑里徒、蔑兀真速勒图),“尽虏其车马粮饷”,“又获大珠裘、银绷车各一”。在这次掠夺中,他们还虏获了“银摇车和饰有珠宝的被子”。由于当时这种奢侈品在蒙古人中间很少,因此,这件事被认为是很了不起的大事。在抢劫塔塔儿人寨子时,还拾到一个带着金圈环子、穿着金纻丝貂皮里兜肚的小孩。给诃额伦做了养子。他就是后来著名的大断事官失吉忽秃忽(又作忽都忽、忽都虎、失乞刊忽都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